Spikenard grass 哪噠

類別: 聖經植物
提交者: 黃哲輝牧師

Spikenard grass 哪噠

Spikenard grass 哪噠



一. 名稱:
學名:Nardostachys jatamansi
Nardostachys grandiflora (同義)
通稱: Spikenard,Nard,Nardin,Muskroot
二. 類別:
科Family: Valerianaceae敗醬科
屬Genus: Nardostachys甘松屬
種Species: N. jatamansi匙葉甘松

三. 原始分佈:
生長於尼泊爾, 印度, 及中國的喜馬拉雅山脈中,海拔3000-5000公尺的高處.
野生的匙葉甘松生長在巖石峭壁上, 以及高山山澗旁的潮濕草地中. 由於其可入藥和做為高級香料而遭到過度採摘. 目前已瀕臨絕種, 被印度政府列為禁止採摘及交易的植物.
四. 特徵:
1. 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約10-60公分.
英文通稱為Spikenard, 另有兩種不同屬的香草植物, 名稱中也有Spikenard, 分別為American spikenard, 或稱India root, 學名 Aralia racemosa,Wild spikenard, 或稱The false Solomon’s seal, 學名Vagnera racemosa.
2. 根生葉(radical leaves) 叢生, 葉片長匙形或線狀倒披針形, 長約5-20公分, 寬約0.5-2.5公分, 三條主葉脈. 葉全緣, 頂端鈍漸尖, 基部漸窄成為葉柄,葉柄幾乎與葉片等長. 無毛, 或有些微軟毛.
莖生葉(cauline leaves),1-2對, 次卵形(sub-ovate), 較小, 長約2.5-7.5公分, 無葉柄.
3.花序為聚傘頭狀花序, 頂生, 直徑1.5-2公分. 有主軸及側軸. 花序基部有4-6片苞片.
小花為粉紅色或紫紅色, 花冠鐘形. 雌雄同花. 雄蕊四, 雌蕊子房下位, 花柱與雄蕊約略等長. 花冠筒內部多毛.小花基部有一苞片, 長度與花相當.
4. 根狀莖(rhizome) 木質, 直立或斜升, 下連細長主根. 根狀莖短胖, 不分支或稀疏分支, 一般有2-7支分支, 有時可高達15支. 其厚度及分支數與年齡有關聯.
根狀莖被紅褐色, 厚層葉鞘纖維包覆. 此纖維為葉子萎縮後的殘留物.
根狀莖有強烈的香味, 為香料材料, 並可入藥.
5. 根莖及主根經乾燥, 壓碎, 蒸餾後可得淡褐色至褐色, 中度黏稠的精油. 甘松精油據稱有疏壓, 緩解偏頭痛, 消化不良, 及失眠等癥狀的效果. 甘松精油也適合與薰衣草, 檸檬, 鼠尾草, 橙花油, 廣霍香, 香根草等精油混搭使用.
甘松精油或香膏自古即為印度, 埃及, 中東, 羅馬等地區的珍貴物品, 僅有皇室貴族, 祭司, 及少數富賈人家能用得起.


哪噠草:生喜馬拉雅山中,其油奇香,可提煉以供抹膏之用,為世所珍貴,馬利亞曾用此香膏抹主,滿了香氣。(歌一12;四13~14;可十四3;約十二3)。


五. 聖經記載:

聖經中稱匙葉甘松為哪噠, 甘松精油為哪噠香膏.
1.舊約聖經提及哪噠三次, 都是在雅歌書.
‘你園內所種的結了石榴,有佳美的果子,並鳳仙花與哪噠樹。’---------歌4:13.
‘有哪噠和番紅花,菖蒲和桂樹,並各樣乳香木、沒藥、沉香,與一切上等的果品。’--------歌4:14.
雅歌書是描述一對男女之間浪漫又堅貞的愛情. 在雅歌書四章13至14節是在有情人終成眷屬後,新郎用哪噠等芳香植物來形容新娘的芬芳與甜美動人.
2. 新約中哪噠的記載是在馬太福音二十六章6-12節, 馬可福音十四章3-9節, 約翰福音十二章1-8節.
三處聖經所記載的是同一件事: 馬利亞用真哪噠香膏來膏抹耶穌的事蹟.
事情發生的地點是在耶路撒冷城東方約2.4公里處的伯大尼。伯大尼是座落在橄欖山東南山坡上的一個小村莊。被耶穌行神蹟,由死裡復活的拉撒路以及他的姊妹馬大,馬利亞就住在這裡。
耶穌受難前的一個星期,白日在耶路撒冷聖殿裡教訓人, 晚上就出城住在伯大尼. 有一晚,在曾患過大麻瘋病而痊癒的西門家裡,拉撒路,馬大,和馬利亞都在場. 馬利亞拿了一玉瓶極貴的真哪噠香膏來膏抹耶穌. 膏抹在當時社會是表示對貴賓的歡迎和尊敬, 通常是抹頭和腳.馬太福音, 馬可福音是記載馬利亞將真哪噠香膏澆在耶穌頭上, 約翰福音是記載馬利亞用真哪達香膏抹耶穌的腳,並用自己的頭髮來擦. 這兩種記載並不充突, 而是約翰福音的記載更強調了馬利亞的謙卑.

當時一玉瓶真哪噠香膏的價值,約當一個工人一年的工資.即將出賣耶穌的猶大看了說:’這香膏為什麼不賣三十兩銀子周濟窮人呢?’耶穌說:’ 由她吧, 她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. 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; 只是你們不常有我.’
並強調馬利亞所做的, 將來普天下在傳福音時, 也要傳說, 以為紀念.
這段事蹟請詳見馬太福音二十六章6-13節, 馬可福音十四章3-9節, 以及約翰福音十二章1-8節.

提交於:  Fri, 01-Apr-2016, 09:23